ISO/PAS 8800认证是中国智驾突破国际市场准入壁垒的核心工具,其通过构建AI安全全生命周期管理体系,帮助企业满足欧盟等高标准市场的法规要求,同时以技术信任背书提升全球竞争力。以下为具体突破路径与分析:
覆盖AI全生命周期的安全框架
ISO/PAS 8800是国际首个针对道路车辆AI安全的权威标准,要求企业从算法训练、场景部署到硬件协同、数据治理,构建完整的安全开发闭环。这一标准直接回应了欧盟GSR、UN R171-DCAS等法规对AI系统可解释性、风险可控性的严苛要求,例如:
DCAS认证:要求主机厂证明AI系统在全生命周期内具备安全管理系统,而ISO/PAS 8800的流程化体系可直接支撑这一要求。
数据合规:标准强制要求数据匿名化处理,与欧盟GDPR形成技术衔接,避免数据跨境传输风险。
全球首张认证的示范效应
吉利汽车作为全球首家通过ISO/PAS 8800认证的车企,其认证经验已形成可复制的“中国方案”:
三层协同安全体系:通过数据层(2000万公里路测数据)、算法层(安全感知孪生模型)、验证层(数字炼狱场模拟20万种极限工况)构建技术护城河。
误判率降低72%:优化后的算法在自动变道功能中决策延迟压缩至0.3秒,直接满足欧盟对高速NOA(领航辅助驾驶)的实时性要求。
技术信任背书:用标准化流程量化安全
地平线案例:作为全球首家通过ISO/PAS 8800认证的科技企业,其“全域安全开发体系”融合ISO 26262(功能安全)、ISO 21448(预期功能安全)等标准,形成覆盖AI系统需求定义、设计开发、验证测试的完整闭环。这种量化安全准则的能力,使其成为博世等国际Tier1之外的替代选择。
吉利实践:通过AI安全生命周期管理培训体系,将安全意识深度融入供应链,例如要求芯片供应商在设计阶段定义安全岛隔离机制,确保算力提升与风险可控。
属地化支持能力:法规解读与快速响应
测试团队本地化:在欧盟等市场建立属地化测试团队,理解当地交通场景、语言及道路状况,满足DCAS认证中“至少在一个运行国家交通情况下评估系统”的要求。
事故响应机制:配置专业售后质量团队,在事故发生后第一时间调查并上报型式批准机构,符合DCAS对安全事故短期报告的强制规定。
数据合规解决方案:联邦训练框架规避跨境风险
匿名化处理:采用联邦学习技术,使算法在本地数据上训练,中央服务器仅聚合参数,避免人脸、车牌等敏感数据回传,满足GDPR的匿名化要求。
博世合作模式:借鉴博世的数据脱敏服务,将脱敏流程迁移至数采车、路测车,从源头规避数据安全风险。
构建“三维防护体系”
吉利通过ISO 26262(功能安全)、ISO 21448(预期功能安全)、ISO/PAS 8800(AI安全)三大认证,形成从硬件可靠到AI可控的完整防护网。这种体系化优势使其在欧盟市场准入中领先国际车企1-2年。
推动中国标准国际化
技术话语权:吉利认证经验已被纳入ISO/PAS 8800的工程化落地指南,为中国车企参与国际标准制定提供案例支持。
产业链协同:地平线等科技企业通过“软硬协同”技术,将认证标准转化为可量产的解决方案,降低主机厂开发成本,推动10万元级别车型搭载城区NOA功能。
持续迭代安全体系
针对DCAS Step 2等新规,需提前布局属地化测试场景库,例如在北欧极寒、南欧高温等气候带补充路测数据。
建立AI安全伦理委员会,应对欧盟对算法偏见、决策透明度的潜在审查。
加强国际合作生态
与SGS、exida等认证机构共建联合实验室,缩短认证周期(吉利从标准发布到认证仅用6个月)。
参与WP.29等国际法规制定,将中国场景(如复杂城区路口)纳入全球测试标准。
结语:ISO/PAS 8800认证不仅是中国智驾突破国际市场的“通行证”,更是重构全球汽车安全格局的“技术杠杆”。
通过将安全从模糊理念转化为可量化、可验证的硬实力,中国车企正从“技术跟随者”转型为“标准制定者”,为全球智能出行贡献中国方案。
推荐阅读:
亚远景-从事故案例看ISO 26262与ISO 21434的重要性
从ISO 26262到ISO 8800:汽车功能安全标准的AI时代演进
亚远景-ASPICE评估:构建汽车软件质量保障体系的核心环节
亚远景-ASPICE+ISO 21434:汽车软件的双重合规之道
推荐服务:
点击查看亚远景ASPICE、ISO26262实施工具-APMS研发过程管理平台