ISO 26262 与 ISO 21434 被公认为当前汽车安全的两大基石,分别从“功能安全”和“网络安全”两个维度为整车及零部件的全生命周期保驾护航。下文从“是什么、管什么、怎么落地、如何协同”四个角度为你梳理这两条标准的核心脉络与落地建议。
一、ISO 26262:功能安全“生命线”
适用范围
面向道路车辆的电气/电子(E/E)系统,覆盖乘用车、卡车、客车及摩托车,从概念、设计、生产到报废全生命周期。
安全目标
降低因 E/E 系统故障导致的危害风险,确保在单点甚至多点失效时,车辆仍可进入或保持安全状态。
关键方法
• HARA(危害分析与风险评估)→ 划分 ASIL A-D 等级
• V-Model 开发 → 需求-设计-实现-验证左右对称
• 安全机制 → 故障检测、容错、降级策略
落地要点
• 功能安全管理(FSM):建立安全文化,分配安全责任
• 工具链鉴定:需求管理、静态分析、测试工具须通过 TCL 等级认证
• 安全案例:可追溯的需求、验证报告、工具资质证明
二、ISO 21434:网络安全“防火墙”
适用范围
同样覆盖整车及零部件全生命周期,但聚焦网络威胁:CAN/LIN/以太网、云端服务、OTA、V2X 等。
安全目标
防止未经授权的访问、篡改、拒绝服务,确保车辆通信与数据的机密性、完整性、可用性。
关键方法
• TARA(威胁分析与风险评估)→ 识别资产、威胁场景、风险等级
• 安全控制 → 加密、认证、入侵检测、安全日志、OTA 补丁
• 安全测试 → 静态代码扫描、模糊测试、渗透测试
落地要点
• 建立网络安全管理系统(CSMS)
• 与 UN R155 法规协同:获得型式认可的前提
• 供应链延伸:一级、二级供应商均需满足同等安全要求
三、两条标准的“共性语言”
生命周期一致:概念→开发→生产→运营→退役
风险分级思路:ASIL(功能安全) vs. CAL(网络安全)
流程可复用:需求管理、变更管理、配置管理、文档化
四、协同落地最佳实践
统一架构设计
在系统架构阶段并行输出功能安全概念(FSC)与网络安全概念(Cyber-Security Concept),避免后期“打补丁”带来的成本和周期风险。
合并流程与模板
• 共用需求库:安全需求与网络安全需求统一编号、统一追溯
• 共用验证平台:HIL/SIL/VIL 测试同时覆盖故障注入与渗透测试场景
融合认证路径
• 阶段 1:ISO 26262 ASIL 目标达成 → 形成安全档案
• 阶段 2:以 TARA 结果补充网络安全控制 → 形成网络安全档案
• 阶段 3:整合两份档案,提交 TÜV/SGS 等认证机构做“联合审核”,节省 20-30% 时间
五、给企业的三步行动清单
Step1 差距分析
用“双 V-Model”快速扫描现有流程:功能安全 V 流程是否完整?网络安全 TARA 是否缺失?
Step2 建立融合团队
把功能安全、网络安全、软件、硬件、测试拉到同一“安全委员会”,统一里程碑与交付物。
Step3 工具与平台选型
• 需求/测试管理:IBM DOORS、Jama、APMS(同时支持 ISO 26262 & 21434)
• 静态分析:Polyspace、Coverity、Klocwork(需具备 ISO 21434 规则包)
• 渗透测试:CANoe.CarSec、Karamba、Riscure
一句话总结
ISO 26262 让你“不怕车坏”,ISO 21434 让你“不怕车被黑”;两者协同,才能真正做到“车在路上,安全在芯”。
推荐阅读:
亚远景-ISO/PAS 8800 vs. 其他标准:企业该如何选择?
亚远景-“过度保守”还是“激进创新”?ISO/PAS 8800的99.9%安全阈值之争
亚远景-ISO 26262与ISO 21434:汽车安全标准的入门指南
亚远景-从事故案例看ISO 26262与ISO 21434的重要性
推荐服务:
点击查看亚远景ASPICE、ISO26262实施工具-APMS研发过程管理平台