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
关于我们
公司简介
专业团队
合作案例
产品详情
最新资讯
公司动态
知识分享
产品中心
ASPICE
ISO26262
ISO21434
敏捷SPICE
资质培训
工具链
DPAI
低空飞行器
机器人
工程服务
培训课程
联系我们
人才招聘
用心服务·专业技术·合作发展 13524704775
NEWS

最新资讯

当前位置:首页 - 最新资讯 - 知识分享

亚远景-ISO 26262与ISO 21434:汽车安全标准的落地挑战与应对

发表时间:2025-09-02 作者:亚远景科技 返回列表


一、标准背景与核心差异

1. ISO 26262:功能安全标准

  • 发布时间:2011年首次发布,2018年更新第二版

  • 核心目标:通过系统化流程降低电子电气系统(E/E)因随机硬件故障或系统性失效导致的安全风险

  • 覆盖范围:从概念设计到生产、运营、退役的全生命周期

  • 关键方法:ASIL(汽车安全完整性等级)分级、HARA(危害分析和风险评估)、FMEA(失效模式与影响分析)

2. ISO 21434:网络安全标准

  • 发布时间:2021年正式发布

  • 核心目标:建立汽车全生命周期的网络安全管理体系,防范针对车载系统的网络攻击

  • 覆盖范围:涵盖概念、开发、生产、运维、报废等阶段

  • 关键方法:TARA(威胁分析与风险评估)、网络安全需求规范、渗透测试

核心差异:ISO 26262聚焦于"故障安全"(Fail-Safe),而ISO 21434关注"攻击安全"(Attack-Safe),两者共同构成汽车安全防护的"双保险"。

二、落地实施中的关键挑战

1. 组织架构与流程整合挑战

  • 挑战:功能安全与网络安全团队通常独立运作,导致需求冲突、文档重复、验证效率低下

  • 案例:某车企在开发智能驾驶系统时,功能安全团队要求冗余设计,而网络安全团队主张最小化攻击面,导致设计方案反复修改

  • 应对:建立跨职能的"安全一体化团队",制定统一的安全开发流程(如双V模型融合)

2. 技术实现复杂性

  • 硬件层面

    • ISO 26262要求硬件架构度量(如单点故障指标、潜在故障指标)

    • ISO 21434要求硬件安全模块(HSM)、安全启动等机制

    • 冲突点:安全机制可能增加硬件复杂度,影响功能安全指标

  • 软件层面

    • 功能安全要求软件模块化、可验证性

    • 网络安全要求软件加密、访问控制

    • 冲突点:加密算法可能影响实时性,安全日志影响系统性能

  • 应对:采用安全增强型微控制器(如带HSM的AUTOSAR平台),实施安全软件开发生命周期(SSDLC)

3. 供应链管理难题

  • 挑战

    • 供应商能力参差不齐,部分Tier 2/3供应商缺乏安全意识

    • 多级供应链导致安全责任界定模糊

    • 案例:某ECU供应商因使用未加固的开源组件导致整车被召回

  • 应对

    • 建立供应商安全能力评估体系(如TISAX认证)

    • 在合同中明确安全责任条款

    • 实施端到端的安全追溯管理

4. 工具链整合困境

  • 挑战

    • 功能安全工具(如dSPACE、ETAS)与网络安全工具(如Canoe、Wireshark)数据格式不兼容

    • 缺乏集成化的安全分析平台

  • 应对

    • 开发中间件实现工具链互联

    • 采用基于模型的安全工程(MBSE)方法

    • 引入AI辅助的安全分析工具

三、最佳实践与应对策略

1. 安全文化培育

  • 措施

    • 高层承诺:将安全纳入企业KPI

    • 全员培训:开发定制化安全课程(如功能安全工程师认证、网络安全意识培训)

    • 安全激励机制:设立安全创新奖

  • 案例:博世建立"安全大使"制度,每个项目组配备专职安全顾问

2. 开发流程优化

  • 双V模型融合

    • 左侧(需求/设计):同步开展HARA和TARA分析

    • 右侧(验证/确认):并行执行功能安全测试和网络安全渗透测试

  • 敏捷安全

    • 在Scrum流程中嵌入安全检查点

    • 使用自动化安全测试工具(如Coverity、Klocwork)

  • 案例:特斯拉采用"安全冲刺"模式,每两周进行一次安全代码审查

3. 技术解决方案

  • 硬件安全

    • 采用符合ISO 26262 ASIL-D和ISO 21434 CL3要求的芯片

    • 实施硬件安全模块(HSM)进行密钥管理

  • 软件安全

    • 使用AUTOSAR CP/AP架构实现安全分区

    • 部署基于机器学习的入侵检测系统(IDS)

  • 通信安全

    • 采用SECOC(Secure Onboard Communication)机制

    • 实施V2X证书管理

4. 持续改进机制

  • 指标体系

    • 功能安全:单点故障率、诊断覆盖率

    • 网络安全:漏洞修复时效、攻击拦截率

  • 审计机制

    • 内部:季度安全审计

    • 外部:第三方认证(如TÜV、SGS)

  • 案例:大众建立"安全数字孪生"平台,实时监控车辆安全状态

四、未来趋势与建议

1. 技术融合趋势

  • AI安全:将功能安全与网络安全要求融入AI模型训练(如ISO/IEC TR 5469)

  • 量子安全:提前布局后量子密码算法(如NIST PQC标准化项目)

  • OTA安全:建立安全的远程更新机制(如Uptane框架)

2. 生态合作建议

  • 标准协同:推动ISO 26262与ISO 21434的交叉引用条款优化

  • 数据共享:建立行业级安全威胁情报平台(如AUTOSAR的Cyber Security Work Group)

  • 人才培养:与高校合作开设"汽车安全工程"专业方向

3. 监管应对策略

  • 前瞻布局:提前满足UNECE WP.29 R155/R156等法规要求

  • 区域适配:针对中国《智能网联汽车道路测试管理规范》等政策调整实施路径

  • 标准预研:参与ISO/SAE 21434等国际标准修订工作

结语

ISO 26262与ISO 21434的落地实施是一场"安全革命",需要企业从文化、流程、技术、生态等多维度进行系统性变革。通过建立"设计即安全"(Secure by Design)的理念,采用"左移安全"(Shift Left Security)的策略,汽车行业将构建起功能安全与网络安全协同的防护体系,为智能网联汽车的规模化商用奠定坚实基础。未来,随着SOA架构、5G-V2X、中央计算平台等新技术的普及,汽车安全标准将持续演进,企业需保持技术敏感度,建立动态适应的安全管理体系。



推荐阅读:


亚远景-智能汽车时代:ISO 26262与ISO 21434的融合与创新

亚远景-破解AI“黑箱”:ISO 8800推动的可解释性安全验证方法

亚远景-ISO/PAS 8800 vs. 其他标准:企业该如何选择?

亚远景-ASPICE认证标准:提升汽车软件竞争力的核心要素

亚远景-“过度保守”还是“激进创新”?ISO/PAS 8800的99.9%安全阈值之争

亚远景-ISO 26262与ISO 21434:汽车安全标准的入门指南





推荐服务:

点击查看亚远景ASPICE咨询、评估、“认证”、培训服务

点击查看亚远景ISO26262咨询、认证、培训服务

点击查看亚远景ASPICE、ISO26262培训课程

点击查看亚远景ASPICE、ISO26262实施工具-APMS研发过程管理平台





咨询